发发发

master
2024-02-05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3.5 设施的设置</strong></h1>
3.5.1 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应符合表3.5.1的规定。<br />
<strong>表3.5.1 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strong>

<p style="text-align:center">&nbsp;</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表3.5.1 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 src="https://www.cabr-fire.com/Web/uploads/allimg/221121/10-2211211G14b37.jpg" /></p>
<br />
&nbsp;&nbsp;&nbsp;&nbsp;注:&ldquo;●&rdquo;表示应设;&ldquo;○&rdquo;表示可设;&ldquo;&mdash;&rdquo;表示不需要设置。<br />
3.5.2 公园内不应修建与其性质无关的、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建筑。<br />
3.5.3 游人使用的厕所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nbsp;&nbsp;&nbsp;1 面积大于或等于10h㎡的公园,应按游人容量的2%设置厕所厕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小于10h㎡者按游人容量的1.5%设置;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1.5;<br />
&nbsp;&nbsp;&nbsp;&nbsp;2 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即间距500m;<br />
&nbsp;&nbsp;&nbsp;&nbsp;3 各厕所内的厕位数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br />
&nbsp;&nbsp;&nbsp;&nbsp;4 在儿童游戏场附近,应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所;<br />
&nbsp;&nbsp;&nbsp;&nbsp;5 公园应设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厕位或无障碍专用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相关规定。<br />
3.5.4 休息座椅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br />
&nbsp;&nbsp;&nbsp;&nbsp;1 容纳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br />
&nbsp;&nbsp;&nbsp;&nbsp;2 应考虑游人需求合理分布;<br />
&nbsp;&nbsp;&nbsp;&nbsp;3 休息座椅旁应设置轮椅停留位置,其数量不应小于休息座椅的10%。<br />
3.5.5 垃圾箱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nbsp;&nbsp;&nbsp;1 垃圾箱的设置应与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并应设计在人流集中场地的边缘、主要人行道路边缘及公用休息座椅附近;<br />
&nbsp;&nbsp;&nbsp;&nbsp;2 公园陆地面积小于100h㎡时,垃圾箱设置间隔距离宜在50m~100m之间;公园陆地面积大于100h㎡时,垃圾箱设置间隔距离宜在100m~200m之间;<br />
&nbsp;&nbsp;&nbsp;&nbsp;3 垃圾箱宜采用有明确标识的分类垃圾箱。<br />
3.5.6 公园配建地面停车位指标可符合表3.5.6的规定。<br />
<strong>表3.5.6 公园配建地面停车位指标</strong>

<p style="text-align:center">&nbsp;</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表3.5.6 公园配建地面停车位指标" src="https://www.cabr-fire.com/Web/uploads/allimg/221121/10-2211211G212R7.jpg" /></p>
<br />
&nbsp;&nbsp;&nbsp;&nbsp;注:不含地下停车位数;表中停车位为按小客车计算的标准停车位。<br />
3.5.7 公园内的用火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应依据建筑规模进行设置。<br />
3.5.8 标识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nbsp;&nbsp;&nbsp;1 应根据公园的内容和环境特点确定标识的类型和数量;<br />
&nbsp;&nbsp;&nbsp;&nbsp;2 在公园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公园平面示意图及信息板;<br />
&nbsp;&nbsp;&nbsp;&nbsp;3 在公园内道路主要出入口和多个道路交叉处,应设置道路导向标志;如公园内道路长距离无路口或交叉口,宜沿路设置位置标志和导向标志,最大间距不宜大于150m;<br />
&nbsp;&nbsp;&nbsp;&nbsp;4 在公园主要景点、游客服务中心和各类公共设施周边,宜设置位置标志;<br />
&nbsp;&nbsp;&nbsp;&nbsp;5 景点附近可设科普或文化内容解说信息板;<br />
&nbsp;&nbsp;&nbsp;&nbsp;6 在公园内无障碍设施周边,应设置无障碍标识;<br />
&nbsp;&nbsp;&nbsp;&nbsp;7 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影响的区域,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p style="text-align:center">&nbsp;</p>

<p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条文说明</strong></p>
<br />
3.5.1 公园中的设施,包括各类公园通常具备的、保证游人活动和管理使用的基本设施,属于公园中的共性设施。各种专类公园,都有其特色,对与之相适应的其他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不作具体规定。<br />
&nbsp;&nbsp;&nbsp;&nbsp;表3.5.1中将设施划分为&ldquo;建筑类&rdquo;和&ldquo;非建筑类&rdquo;,是为了方便公园用地指标的计算。&ldquo;建筑类&rdquo;设施计算建筑占地面积,&ldquo;非建筑类&rdquo;设施不计算建筑占地面积。<br />
&nbsp;&nbsp;&nbsp;&nbsp;公园中应设置能够避雨的棚架。<br />
&nbsp;&nbsp;&nbsp;&nbsp;&ldquo;休息座椅&rdquo;除包括单独设置的座椅外,还包括棚架、亭、廊、厅、榭的座椅以及合适高度的可坐人花池挡墙等。<br />
&nbsp;&nbsp;&nbsp;&nbsp;&ldquo;码头&rdquo;指除售票房外的平台、候船棚架等。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4.1 现状处理</strong></h1>

<hr /><br />
4.1.1 对公园范围内的现状地形、水体、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地上或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应进行调查,作出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br />
4.1.2 现状有纪念意义、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或景观价值的风景资源,应结合到公园内景观设计中。<br />
<strong>4.1.3 公园用地不应存在污染隐患。在可能存在污染的基址上建设公园时,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采取安全、适宜的消除污染技术措施。</strong><br />
4.1.4 当保留公园用地内原有自然岩壁、陡峭边坡,并在其附近设置园路、游憩场地、建筑等游人聚集的场所时,应对岩壁、边坡做地质灾害评估,并应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安全防护或避让措施。<br />
4.1.5 公园设计不应填埋或侵占原有湿地、河湖水系、滞洪或泛洪区及行洪通道。<br />
4.1.6 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遗址绿地,应加以保护并结合到公园内景观之中。<br />
<strong>4.1.7 公园内古树名木严禁砍伐或移植,并应采取保护措施。</strong><br />
4.1.8 古树名木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nbsp;&nbsp;&nbsp;1 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 &nbsp; 1)成林地带为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m所围合的范围;<br />
&nbsp; &nbsp; 2)单株树应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br />
&nbsp;&nbsp;&nbsp;&nbsp;2 保护范围内,不应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树木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应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应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br />
4.1.9 原有健壮的乔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宜保留利用。<br />
4.1.10 在保留的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附近进行设计时,应提出对原有物的保护措施和施工要求。
<p style="text-align:center">&nbsp;</p>

<p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条文说明</strong></p>
<br />
4.1.1 现状调查评价的内容包括建筑物、构筑物的结构,基础的坚固程度,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水平和植物的生长状况、珍稀程度、树龄等。处理意见包括保护、保留、迁移或移植、拆除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4.2 总体布局</strong></h1>

<hr /><br />
<strong>Ⅰ 一般规定</strong><br />
4.2.1 总体布局应对功能区和景区划分、地形布局、园路系统、植物布局、建筑物布局、设施布局及工程管线系统等作出综合设计。<br />
4.2.2 总体布局应结合现状条件和竖向控制,协调公园功能、设施及景观之间的关系。<br />
<strong>Ⅱ 功能区及景区划分</strong><br />
4.2.3 功能区应根据公园性质、规模和功能需要划分,并确定各功能区的规模、布局。<br />
4.2.4 景区应根据公园内资源特点和设计立意划分。<br />
<strong>Ⅲ 地形布局</strong><br />
4.2.5 地形布局应在满足景观塑造、空间组织、雨水控制利用等各项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合理确定场地的起伏变化、水系的功能和形态,并宜园内平衡土方。<br />
4.2.6 水系设计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使用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br />
&nbsp;&nbsp;&nbsp; 1 游船码头的位置和航道水深要求;<br />
&nbsp;&nbsp;&nbsp; 2 水生植物种植区的种植范围和水深要求;<br />
&nbsp;&nbsp;&nbsp; 3 水体的水量、水位和水流流向;<br />
&nbsp;&nbsp;&nbsp; 4 水闸、进出水口、溢流口及泵房的位置。<br />
<strong>Ⅳ 园路系统与铺装场地布局</strong><br />
4.2.7 园路系统布局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内容、管理需要以及公园周围的市政道路条件,确定公园出入口位置与规模、园路的路线和分类分级、铺装场地的位置和形式。<br />
4.2.8 公园出入口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nbsp;&nbsp; 1 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的要求,确定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设置、位置和数量;<br />
&nbsp;&nbsp;&nbsp; 2 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时,应确定其规模要求;<br />
&nbsp;&nbsp;&nbsp; 3 售票的公园游人出入口外应设集散场地,外集散场地的面积下限指标应以公园游人容量为依据,宜按500㎡/万人计算。<br />
4.2.9 停车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nbsp;&nbsp; 1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位置应设于公园出入口附近,但不应占用出入口内外游人集散广场;<br />
&nbsp;&nbsp;&nbsp; 2 地下停车场应在地上建筑及出入口广场用地范围下设置;<br />
&nbsp;&nbsp;&nbsp; 3 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应大于50m,距离交叉路口应大于80m;<br />
&nbsp;&nbsp;&nbsp; 4 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位少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个~300个时,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大于300个时,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br />
&nbsp;&nbsp;&nbsp; 5 停车场在满足停车要求的条件下,应种植乔木或采取立体绿化的方式,遮阴面积不宜小于停车场面积的30%。<br />
4.2.10 园路的路网密度宜为150m/h㎡~380m/h㎡;动物园的路网密度宜为160m/h㎡~300m/h㎡。<br />
4.2.11 园路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nbsp;&nbsp; 1 主要园路应具有引导游览和方便游人集散的功能;<br />
&nbsp;&nbsp;&nbsp; 2 通行养护管理机械或消防车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车辆相适应;<br />
&nbsp;&nbsp;&nbsp; 3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周边应设置消防车道;<br />
&nbsp;&nbsp;&nbsp; 4 生产管理专用路宜与主要游览路分别设置。<br />
4.2.12 游憩设施场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nbsp;&nbsp; 1 不同功能、不同人群使用的游憩设施场地应分别设置;<br />
&nbsp;&nbsp;&nbsp; 2 游人大量集中的场地应与主园路顺畅连接,并便于集散;<br />
&nbsp;&nbsp;&nbsp; 3 安静休息区与喧闹区之间应利用地形或植物进行隔离;<br />
&nbsp;&nbsp;&nbsp; 4 儿童游戏场与游人密集区、主园路及城市干道之间,宜用植物或地形等构成隔离地带。<br />
<strong>Ⅴ 建筑布局</strong><br />
4.2.13 建筑的风格、位置、高度和空间关系,以及与园路、铺装场地的联系<br />
起草说明<br />
<br />
前言<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nbsp;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作为演示数据,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盗版,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请各位站长支持正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全法规网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