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211

master
2024-02-06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前言</strong></h1>

<hr />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trong></div>

<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4px"><strong>民用建筑通用规范</strong></span></p>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4px">General code for civil building</span></div>

<p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GB 55031-2022</strong></p>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07-15 发布<br />
2023-03-01 实施<br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br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div>
&nbsp;<br />
<strong>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br />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的公告</strong><br />
&nbsp; &nbsp; 现批准《民用建筑通用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5031-2022,自2023年3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同时废止下列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br />
&nbsp; &nbsp; 一、《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第4.3.1、6.7.4、6.8.6、6.8.9条。<br />
&nbsp; &nbsp; 二、《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第3.1.7、4.2.8条。<br />
&nbsp; &nbsp; 三、《饮食建筑设计标准》JGJ 64-2017第3.0.2、4.3.3条。<br />
&nbsp; &nbsp; 四、《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15第8.2.2、9.1.2条。<br />
&nbsp; &nbsp; 五、《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第3.1.4、3.1.5、3.6.2、4.4.4、5.1.6、5.5.1、5.6.2、6.2.1、6.3.1、7.1.6、7.3.1、7.4.1、8.1.2、8.1.3、9.1.4、10.7.4条。<br />
&nbsp; &nbsp; 六、《人造板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336-2016第5.5.1条。<br />
&nbsp; &nbsp; 七、《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2010第3.1.2、4.12.1、4.12.2、4.12.4条。<br />
&nbsp; &nbsp; 八、《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03-2008第3.1.2、6.2.8、6.2.19、6.2.23、7.1.2条。<br />
&nbsp; &nbsp; 九、《公共建筑吊顶工程技术规程》JGJ 345-2014第4.1.7、4.1.8条。<br />
&nbsp; &nbsp; 本规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br />
<strong>住房和城乡建设部<br />
2022年7月15日</strong><br />
&nbsp; &nbsp; 为适应国际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行规则,2016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印发《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提出政府制定强制性标准、社会团体制定自愿采用性标准的长远目标,明确了逐步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取代现行标准中分散的强制性条文的改革任务,逐步形成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的技术性规定与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构成的&ldquo;技术法规&rdquo;体系。<br />
&nbsp;&nbsp;&nbsp;&nbsp;<strong>关于规范种类。</strong>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覆盖工程建设领域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分为工程项目类规范(简称项目规范)和通用技术类规范(简称通用规范)两种类型。项目规范以工程建设项目整体为对象,以项目的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等五大要素为主要内容。通用规范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功能性能要求的各专业通用技术为对象,以勘察、设计、施工、维修、养护等通用技术要求为主要内容。在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体系中,项目规范为主干,通用规范是对各类项目共性的、通用的专业性关键技术措施的规定。<br />
&nbsp;&nbsp;&nbsp;&nbsp;<strong>关于五大要素指标。</strong>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中各项要素是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化和效率提升的基本规定,是支撑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项目的规模要求主要规定了建设工程项目应具备完整的生产或服务能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项目的布局要求主要规定了产业布局、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总体设计、总平面布置以及与规模相协调的统筹性技术要求,应考虑供给能力合理分布,提高相关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项目的功能要求主要规定项目构成和用途,明确项目的基本组成单元,是项目发挥预期作用的保障。项目的性能要求主要规定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水平或技术水平的高低程度,体现建设工程项目的适用性,明确项目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宜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关键技术措施是实现建设项目功能、性能要求的基本技术规定,是落实城乡建设安全、绿色、韧性、智慧、宜居、公平、有效率等发展目标的基本保障。<br />
&nbsp;&nbsp;&nbsp;<strong>&nbsp;关于规范实施。</strong>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具有强制约束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公众利益,以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性底线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修、养护、拆除等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其中,对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指不改变现有使用功能),当条件不具备、执行现行规范确有困难时,应不低于原建造时的标准。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配套的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保障达到强制性规范要求的成熟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也应当执行。在满足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规定的项目功能、性能要求和关键技术措施的前提下,可合理选用相关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使项目功能、性能更加优化或达到更高水平。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要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协调配套,各项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相关技术水平。<br />
&nbsp;&nbsp;&nbsp; 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实施后,现行相关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现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应及时修订,且不得低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规定。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中有关规定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规定不一致的,以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的规定为准。<br />
&nbsp;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起草说明</strong></div>
<br />
一、基本情况<br />
&nbsp; &nbsp;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9年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9]8号)要求,编制组在国家现行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基础上,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外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与国家法规政策相协调,经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编制了本规范。<br />
&nbsp; &nbsp;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民用建筑空间与部位在建设、使用和维护中要遵循的原则、基本尺度、技术性要求及通用技术措施。<br />
&nbsp; &nbsp; 本规范中,规定民用建筑功能、性能的条款是:第2.1节全部条款、第2.2.1条~第2.2.4条、第4.1.1条、第4.1.6条、第4.3.1条、第4.4.1条、第4.4.2条、第4.5.3条、第5.1.1条、第5.3.1条、第5.4.1条、第5.5.1条、第5.6.1条~第5.6.3条、第5.7节全部条款、第5.8.1条、第5.8.2条、第5.9.1条、第5.9.2条、第6.1.1条、第6.2.1条、第6.2.2条、第6.2.8条中第1款~第3款、第6.3.1条、第6.4.1条、第6.5.1条、第6.5.3条、第6.5.4条、第6.5.7条、第6.7节全部条款、第6.8.1条。<br />
&nbsp; &nbsp; 下列工程建设标准中强制性条文按本规范执行:<br />
&nbsp; &nbsp;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br />
&nbsp; &nbsp;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br />
&nbsp; &nbsp; 《饮食建筑设计标准》JGJ 64-2017<br />
&nbsp; &nbsp;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15<br />
&nbsp; &nbsp;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br />
&nbsp; &nbsp; 《人造板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336-2016<br />
&nbsp; &nbsp;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2010<br />
&nbsp; &nbsp;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03-2008<br />
&nbsp; &nbsp; 《公共建筑吊顶工程技术规程》JGJ 345-2014<br />
&nbsp; &nbsp;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br />
二、本规范编制单位、起草人员及审查人员<br />
&nbsp; &nbsp; (一)编制单位<br />
&nbsp; &nbsp;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br />
&nbsp; &nbsp;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深圳市新山幕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br />
&nbsp; &nbsp; 万科集团<br />
&nbsp; &nbsp; (二)起草人员<br />
&nbsp; &nbsp; 郭景 朱显泽 蔡昭昀 单立欣 许世文 党杰 车学娅 杜继予 江刚 刘玉龙 马晓东 钱方 黄怀海 吕强 桂学文 张艳峰 徐锋 罗文兵 陈海风 薛峰 吉第 付志强 倪照鹏<br />
&nbsp; &nbsp; (三)审查人员<br />
&nbsp; &nbsp; 马国馨 赵元超 汪孝安 孙一民 黄秋平 汪恒 董霄龙 杨昌鸣 刘剀 秦盛民 邵韦平 郭卫兵 曹辉 朱铁麟 宋晔皓<br />
三、术语<br />
1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br />
&nbsp; &nbsp;&nbsp;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由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组成。<br />
2 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br />
&nbsp; &nbsp;&nbsp;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场所。按居住特点与管理方式分为住宅类和非住宅类。<br />
3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br />
&nbsp; &nbsp;&nbsp;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场所。<br />
4 建筑基地 construction1 site<br />
&nbsp; &nbsp;&nbsp;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br />
5 道路红线 boundary line of roads<br />
&nbsp; &nbsp;&nbsp;城市道路用地的边界线。<br />
6 用地红线 site boundary<br />
&nbsp; &nbsp;&nbsp;建筑基地的边界线。<br />
7 建筑控制线 building control line<br />
&nbsp; &nbsp;&nbsp;控制建(构)筑物基底不得超越的边界线。<br />
8 层高 storey height<br />
&nbsp; &nbsp;&nbsp;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设计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设计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屋顶的结构梁顶与外墙结构面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br />
9 室内净高 interior clear height<br />
&nbsp; &nbsp;&nbsp;室内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br />
10 地下室 basement<br />
&nbsp; &nbsp; 房间楼(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建筑层高的1/2者为地下室。<br />
11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br />
&nbsp; &nbsp;&nbsp;房间楼(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建筑层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br />
12 设备层 mechanical floor<br />
&nbsp; &nbsp;&nbsp;建筑中其有效面积全部或大部分用来布置设备的楼(地)面层。<br />
13 架空层 open floor<br />
&nbsp; &nbsp;&nbsp;建筑物中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系统的开敞楼层。<br />
14 台阶 steps<br />
&nbsp; &nbsp;&nbsp;连接不同标高的楼(地)面,供人行的阶梯式踏步。<br />
15 坡道 ramp<br />
&nbsp; &nbsp;&nbsp;连接不同标高的楼(地)面的斜坡式交通道。<br />
16 楼梯 stair<br />
&nbsp; &nbsp;&nbsp;由连续行走的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的栏杆(或栏板)、扶手以及相应的支承结构组成的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用的建筑部件。<br />
17 公共厨房 public kitchen<br />
&nbsp; &nbsp;&nbsp;供居住者共同使用或为公共服务的加工制作食品的炊事场所。<br />
18 公共厕所(卫生间)public toilet<br />
&nbsp; &nbsp;&nbsp;供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的厕所(卫生间)。<br />
19 母婴室 infant room<br />
&nbsp; &nbsp;&nbsp;为便于哺乳期妇女给婴儿哺乳或集乳设置的专用房间。<br />
20 栏杆 railing<br />
&nbsp; &nbsp;&nbsp;具有一定的安全高度,用以保障人身安全或分隔空间用的防护分隔构件。<br />
21 阳台 balcony;veranda<br />
&nbsp; &nbsp;&nbsp;附设于建筑物外墙,可供人活动的室外空间,设有安全防护措施。<br />
22 建筑幕墙 building curtain wall<br />
&nbsp; &nbsp; 由面板与支承结构体系(支承装置与支承结构)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变形能力、不承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墙。<br />
23 顶棚 ceiling<br />
&nbsp; &nbsp; 建筑空间顶面的底部。<br />
24 吊顶 suspended ceiling<br />
&nbsp; &nbsp; 悬吊在房屋屋顶或楼板结构下的顶棚。<br />
25 管道井 pipe shaft<br />
&nbsp; &nbsp; 建筑物中用于布置设备管线及设备的竖向井道。<br />
26 烟道 smoke uptake;smoke flue<br />
&nbsp; &nbsp; 排放各种烟气的管道、井道。<br />
27 通风道 air shaft<br />
&nbsp; &nbsp; 建筑物内用于组织进、排风的管道、井道。<br />
28 变形缝 deformation joint<br />
&nbsp; &nbsp;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1 总则</strong></h1>

<hr /><br />
1.0.1 为规范民用建筑空间与部位的基本尺度、技术性要求及通用技术措施,制定本规范。<br />
1.0.2 民用建筑必须执行本规范。<br />
1.0.3 民用建筑的建设和使用维护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br />
&nbsp;&nbsp;&nbsp; 1 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营建与使用功能匹配的合理空间;<br />
&nbsp;&nbsp;&nbsp; 2 应贯彻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政策要求;<br />
&nbsp;&nbsp;&nbsp; 3 应与所处环境协调,体现时代特色、地域文化。<br />
1.0.4 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br />
&nbsp;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条文说明</strong></div>
<br />
1.0.1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制定的目的。本规范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工程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公众权益和公共利益,以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ldquo;正当目标&rdquo;为基础,以覆盖所有民用建筑为范围,以目标要求、功能要求为指导层,以性能要求和可接受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或可验证性的具体技术方案或途径)为实施层的专业全文强制标准,确保本规范既囿于&ldquo;正当目标&rdquo;,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规范是民用建筑空间尺寸与部位的控制性底线要求,具有法规强制效力,必须严格遵守。民用建筑其他专业分别有与本规范同一层级的通用规范。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各地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细化和提高本规范相关规定和要求。<br />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要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都要严格遵守,并应贯穿民用建筑建设、使用、维护全过程。新建是指建设新建筑物的行为或项目;或是指将既有建筑物全部拆除后重新建设的行为或项目。扩建是指对既有建筑进行扩大建设规模或体量的建设行为或项目。改建是指对既有建筑将其一部分拆除,在建设规模或体量不变的情况下,进行重新建设的行为或项目;或因建筑使用性质、结构体系改变而进行的建设行为或项目。<br />
1.0.3 本条明确了民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br />
1.0.4 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是以工程建设活动结果为导向的技术规定,突出了建设工程的规模、布局、功能、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但是,规范中关键技术措施不能涵盖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采用的全部技术方法和措施,仅仅是保障工程性能的&ldquo;关键点&rdquo;。很多关键技术措施具有&ldquo;指令性&rdquo;特点,即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去&ldquo;做什么&rdquo;,规范要求的结果是要保障建设工程的性能,因此能否达到规范中性能的要求,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需要进行全面的判定。其中,重点是能否保证工程性能符合规范的规定。<br />
&nbsp; &nbsp; 进行这种判定的主体应为工程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这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节能条例》等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强调了工程监管、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既规定了首要责任,也确定了主体责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执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是各方主体落实责任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的、底线的条件,有义务对工程规划建设管理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进行判定。<br />
&nbsp; &nbsp; 同时,为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在建设工程中应用,当拟采用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或推荐性标准中没有相关规定时,应当对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或措施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工程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工程性能要求,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并应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经济社会管理、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等相关基本要求。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2 基本规定</strong></h1>

<hr /><br />
2.1 功能要求<br />
2.2 性能与措施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2.1 功能要求</strong></h1>

<hr /><br />
2.1.1 民用建筑建设应遵循安全、卫生、健康、舒适的原则,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交流等社会活动提供合理的使用空间,使用空间应满足人体工学的基本尺度要求。<br />
2.1.2 民用建筑选址应满足安全要求。<br />
2.1.3 居住建筑应保障居住者生活安全及私密性,并应满足采光、通风和隔声等方面的要求。<br />
2.1.4 教育、办公科研、商业服务、公众活动、交通、医疗及社会民生服务等公共建筑除应满足各类活动所需空间及使用需求外,还应满足交通、人员集散的要求。<br />
2.1.5 当民用建筑存在不同功能场所组合的情况时,除应满足上述条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br />
&nbsp; &nbsp; 1 各功能场所不应降低其他功能场所的基本安全、卫生标准;<br />
&nbsp; &nbsp; 2 当产生污染、辐射的功能场所与其他功能场所组合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br />
&nbsp; &nbsp; 3 当不同安全等级的功能场所组合时,应采取确保各功能场所使用安全的相应措施。<br />
2.1.6 民用建筑应配置满足基本使用功能需要的设备设施。<br />
2.1.7 民用建筑应设置相应的安全及导向标识系统。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条文说明</strong></div>
<br />
2.1.1 本条明确民用建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功能及性能总体目标要求。<br />
2.1.2 本条是对选址的基本要求。安全的具体要求见本规范第4.1节。<br />
2.1.3 本条对居住建筑提出基本功能的目标要求,除了要满足居住者的生活安全、私密性、采光、通风、隔声最基本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本规范其他章节的相关要求。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与生活习惯,日照未做强制性要求,可根据各类型项目规范的具体规定进行建设。居住建筑包含住宅类居住建筑和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两类。住宅类居住建筑是指供居住使用的住宅类场所。非住宅类居住建筑是指供居住使用的非住宅类场所,见表1。<br />
2.1.4 本条对公共建筑提出基本功能的目标要求,除了要满足各类活动所需空间及使用、交通、人员的集散的最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本规范其他章节的相关要求。公共建筑包含教育、办公科研、商业服务、公众活动、交通、医疗、社会民生服务等场所。<br />
&nbsp; &nbsp; 教育类建筑是指供基础、技能及素质教育的教学场所。<br />
&nbsp; &nbsp; 办公科研类建筑是指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商谈、接洽、处理、服务性交易等业务活动的场所。<br />
&nbsp; &nbsp; 商业服务类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娱乐、休憩、餐饮、消费、日常服务的场所。<br />
&nbsp; &nbsp; 公众活动类建筑是指供休闲、运动、参观、观演、集会、社交、宗教信徒聚会的场所。<br />
&nbsp; &nbsp; 交通类建筑是指供旅客等候和运输、交通工具停放、交通管理的场所。<br />
&nbsp; &nbsp; 医疗类建筑是指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与护理,承担公共卫生的预防与保健,从事医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场所。<br />
&nbsp; &nbsp; 社会民生服务类建筑是指社会民生服务场所。<br />
&nbsp; &nbsp; 综合类是指不同业态共处一个场所。<br />
&nbsp; &nbsp; 民用建筑具体分类见表1。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民用建筑分类" src="https://www.cabr-fire.com/Web/uploads/allimg/230215/0TJK509-0.png" /></p>
&nbs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民用建筑分类" src="https://www.cabr-fire.com/Web/uploads/allimg/230215/0TJL1a-1.png" /></p>
&nbs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民用建筑分类" src="https://www.cabr-fire.com/Web/uploads/allimg/230215/0TJHA4-2.png" /></p>
&nbs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民用建筑分类" src="https://www.cabr-fire.com/Web/uploads/allimg/230215/0TJI2N-3.png" /></p>
<br />
&nbsp; &nbsp; 注:分类表中的示例为目前市场已出现的建筑业态场所类型,可以随着新的建筑业态出现随时增减。<br />
2.1.5 本条是对复杂的综合类民用建筑提出的安全、卫生方面的基本要求。<br />
&nbsp; &nbsp; 1 当同一建筑内设置多种功能场所时,某一功能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不应降低其他功能场所的安全、卫生标准,且应保证各功能场所安全、健康的使用。当各功能场所不能有效分隔时,应依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建设。<br />
&nbsp; &nbsp; 2 为避免污染、辐射源对其他功能场所活动的人员造成侵害,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既要防止各类污染物对其他功能场所的环境、味觉、粉尘的污染,也要防止各类噪声、光污染,以及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各类电离辐射设备的检查室、实验室等对相邻功能场所的侵害。<br />
&nbsp; &nbsp; 3 各类建筑由于使用目的的不同,面临的安全风险各异;同一建筑物内不同的部位或区域,由于使用目的、所处位置不同,其安全风险也不同。按照保护对象的防护级别与风险等级相适应的原则,对不同的防护对象,应采取不同的安全防范措施。<br />
&nbsp; &nbsp; 例如博物馆内的珍品室、银行金库、民用机场的候机厅等与其他功能场所应采取不同的安全防范措施。<br />
2.1.6 本条提示为了满足民用建筑基本使用功能要求,还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配置给水、排水、供暖、通风、供电、通信等相应的设备设施。如严寒、寒冷地区的民用建筑应配置供暖设备。<br />
2.1.7 本条对民用建筑的安全标志和导向标识系统提出了最基本设置要求。安全标志及导向标识系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标识系统,关乎公众的安全和生活便捷,建设安全标志和导向标识系统的意义在于:①保护公众的安全;②方便使用者顺利、便捷地通过一个空间或者到达某处目的地。<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nbsp;
1.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仅作为演示数据,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盗版,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请各位站长支持正版!
回复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安全法规网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